探秘|摄影大咖走进金裕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

2020-04-08 16:52:54

次阅读


4月16日下午,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、著名摄影家郭万清,带领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、现省摄协党建指导员乐卫星、新华网安徽分公司负责人、省摄影协会副主席王雷、安徽日报图片总监陈明、新华网安徽分公司行政专员黄慧尔等一行人,进金裕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,通过实地参观,交流风采,体验金裕皖酒的酿造历程,感悟金裕皖酒文化,创作有高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的作品,促进文企共同发展。

最美人间四月天,花香鸟语入画来。4月16日下午,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、著名摄影家郭万清,带领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、现省摄协党建指导员乐卫星、新华网安徽分公司负责人、省摄影协会副主席王雷、安徽日报图片总监陈明、新华网安徽分公司行政专员黄慧尔等一行人,在界首市宣传部副部长、界首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王小利等人的陪同下,走进金裕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,通过实地参观,交流风采,体验金裕皖酒的酿造历程,感悟金裕皖酒文化,创作有高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的作品,促进文企共同发展。公司董事长段兆法、综合办主任李鹏飞等人陪同。

在金裕皖非遗传承基地,段兆法向郭万清、乐卫星等人汇报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、金裕糟坊传承与保护、花园式企业建设等情况汇报,详细了解了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等有关情况,随后深入生产一线,摄影采风。

封装车间流水线,是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上百名女工身着统一的工作服、帽子与口罩,端坐在流水线上,灵巧熟练操作着,洗瓶、灌装、贴标签、装箱等工序,一瓶金裕皖酒封装完成后,就成为了你在餐桌上看到的样子。    走进曲酒车间,浓郁的酒香、糟香扑面而来,酿酒师傅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,拌料、装甑、蒸馏、摘酒···每一根与甑锅连接的不锈钢管道,都有金裕皖酒潺潺流出,散发出浓郁的五粮香气,口感醇厚丰满。大家对金裕皖非遗酿造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通过与工作人员沟通及段兆法的讲解,品尝了刚酿出的原浆酒后,对金裕皖非遗技艺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
“当前社会,面对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日益发展,非遗传承作为一项口耳相传的技艺,已越来越多的退出历史舞台,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忘”,段兆法为大家介绍金裕皖非遗技艺,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情况,“为此,我们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,开辟出了一条‘科技味’的传承模式,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化的发展,将非遗技艺融入日常生活中,让老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

公司设立金裕皖酒数字化生产线,建立数字化管理中心。“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登陆系统,就可以实时查看金裕皖酒从田间到酒桌的全过程。”据段兆法介绍,该远程监控系统覆盖了绿色原粮生产基地、原酒酿造、陶坛储藏、封装生产、仓储物流、成品检测等六大模块,涵盖了金裕皖酒生产的全过程,实现了从田间到酒桌全过程移动客户端实时在线的监控和展示,构建了“基地生产”“仓储在线”“检测在线”等食品质量安全可视化追溯体系。

段兆法指出,金裕皖凭借深厚的酒文化、酒历史,致力于打造界首人的精神花园,建设生态环保型、绿色健康型、团队和谐型企业。工厂在花园之中,车间掩映在花草树林之间,到处是鸟语花香、酒香四溢,呈现出生机勃勃、绿意盎然的景象,是一个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再来的好地方。

参观金裕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后,大家集体观看了金裕皖宣传片,并召开座谈会,探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。座谈会上,段兆法分享了自己的价值理念:十九大期间,习近平在会见贵州代表时,对白酒价格作出指示:“太贵的酒反而不一定卖的好”、“不能我一说你就30卖了”。

然而至今,茅五剑依然在涨价,动辄一两千元一瓶。30多元一瓶好酒的价值观,更多的是为中国普通大众发声,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更需要一款好酒,一款价格绝对亲民、质量绝对保证的好酒。居高不下的名酒价格,已经脱离了普通群众。

段兆法强调,我们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加强三观建设。一瓶金裕坊39元/瓶(375ml),是老百姓买得起、喝得起的手工酒、纯粮酒,把普通老百姓当做一个值得被服务、值得被尊敬群体。坚持为百姓服务,做质价比,这是为百姓谋福祉、谋幸福,助力中国梦的体现;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、提高普通百姓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、社会工程;是三十多元也能作出一款好酒的生动演绎。

下一步,我们准备建设“智慧酒庄”,秉承着“养生态、摘工艺、酿文化、藏好酒”的价值理念,建设“小而美”的酒企,全力做好金裕皖非遗酿造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。

座谈会上,金裕糟坊第五代传承人段志伟,阐述了自己“曲线救国”的非遗技艺传承模式。段志伟介绍道:我留学归来后,一直从事新媒体行业,运用网络的优势和特性,通过小视频、短视频、直播等现代科技,把被人遗忘和冷落的非遗技艺展示出来,让非遗“触网”,为非遗赋能,提高与引导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对非遗的关注,让大家意识到非遗就在我们身边,也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拓展了新的渠道。

品味到的非遗与文化基因碰撞,看得见的传承与现代科技对接。非遗的传承并不仅仅是名录的登记与产品的开发那么简单,而是情感、习俗、价值观的代代传承,要以传统与技艺为内核,以科技与创新为支撑,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非遗当代气息,让非遗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因子。

酒香伴美景,笑语随欢歌。活动中,摄影大咖用镜头记录了金裕皖省级非遗酿造技艺生产的精彩瞬间,扑捉美好画面,进一步展示金裕皖非遗技艺的文化底蕴,和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,彰显非遗技艺的自然禀赋和精神风貌。本次采风活动,对加强文企互动,促进经济发展、文化繁荣,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